中国大历史 第十九章 百日维新、民国成立和五四运动(9)

  识分子所遇难关:虽有无数理论上的选择,却缺乏一个实际上的方针以解决面前的
  问题。李大钊于是集合中外思想予以裁剪选择,构成他自己的一种系统。不过其结
  果并非一种无光彩的妥协。不像陈独秀,他没有放弃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他也预
  料到中国的革命会扯上一种强烈的农民运动。他不规避暴力,而认为引用暴力去推
  翻一个以暴力起家而且用暴力作行政根据的政权并无不合理之处。他提到民主与自
  由,却又用道德的名义强迫执行使之兑现,有如卢梭。在这些方面,他留给毛泽东
  的影响至为深重。在北大图书馆,他也雇用毛泽东为临时工作人员。
  在这群思想家之间,代表美国的影响者为胡适。他毕业于康乃尔大学,获得哥
  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此时在北大为哲学教授。胡对五四运动主要的贡献为提倡
  白话文,以代替传统的文盲。他的性格和思想上的立场与以上的同事相反,他主张
  实用,而不主张以“主义”作标榜,因此他没有被当时青年热烈拥戴。后者多为革
  命之浪漫主义者,企望找到一种意识形态的公式得到立即解放。胡的实验主义(也
  是主义?),一部分来自其美国老师杜威(John Dewey),可以用“一点一滴”的
  观念概括,因之他不与同时人物的步调相符。在长远的眼光看来,胡适不能算是完
  全错误。中国的革命注定要采一种途径,甚至为革命家所无从预料。其问题之大超
  过当时已有之辞汇。如是看来,以前所用之“主义”,全部都被歪曲或伸缩。
  与以前几十年比较,中国在1919年已更向前进一步。鸦片战争结束,这国家未
  做任何调整。即在自强运动期间向外学习,其范围也不外科技,仍限于与军备有关
  部分。百日维新虽然失败,维新人士至少已提议将全部政府机构一井改组。现在,
  五四运动知识分子的行动愈为切实。他们主张将中国文化上的因素全盘托出重新审
  定,必要时不惜清算,达到了中国人所可能主张之极点。我们提及“西方之冲击”
  (Western impact)时,只有采取宏观的立场才可能看出,以上“全取或全弃”
  (all-or-nothing)的反应,参观了不到时间成熟以前,技术上执行的困难。
  国民党与共产党
  1919年5月4日之后,事实之衍进速度提高。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诞生。孙中
  山之政党前后曾用4种不同名目,至是改称中国国民党。1924年,国民党召开第一次
  全国党员代表大会时,决定改组,自此其机构仿效苏联形式。苏联及共产国际(第
  三国际)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一时扮演了重要角色。孙执行他的联俄政策,已让中
  共党员个别加入国民党。一时很多青年志士或直接参与北京五四示威,或间接被五
  四运动感化,都奔向南方,实践着革命的道路。
  第一次国共合作维持了3年多。孙中山在1925年逝世,他在中国历史中最显赫的
  领导人地位,经过一段明暗斗争,为蒋介石所掌握。他的北伐即开始于次年。在消
  灭军阀的过程中,这军事行动甚为成功,但是自1927年4月开始,蒋发动“清党”,
  初行于上海,不久之后,举凡国民党所统辖的城市都在拘捕枪毙共产党员,蒋总司
  令和国民政府以自卫为解释。他们提及共产党人阴谋从内夺取政权。共产国际甚至
  鼓励中共对蒋作人身伤害。中共和一部分外国人士则指摘蒋介石背信,他有了上海
  金融界支持,已不需苏联援助。
  美国新闻记者艾萨克(Harold Isaacs)称这段分裂为“中国革命之悲剧”。这
  “悲剧”也可以由五四运动领导人物之出处一眼看出。李大钊为中共发起人之一,
  被张作霖于1927年拘捕后绞死。陈独秀也是中共发起人,并且被选为第一任秘书长。
  因为1927年所受的挫折,他首先被党中人士罢免秘书长,次又开除党籍,以后他更
  被国民党政府拘获而判徒刑,1942年因癌症死于狱中。蔡元培利用他为国民党元老
  的身份保障人权,防制以学生运动遂行政治目的。直到1940年去世,他一直不受南
  京政府〔后迁重庆)欢迎。鲁迅替上海一家报纸写专栏,也在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
  自由运动大同盟里活动,却终身不离开上海公共租界,最后死于1936年,享年55岁。
友情链接:豆豆小说 - 豆豆小说阅读网 - 豆豆言情 - 猪猪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席绢 - Stock Analysis - 股票分析预测 - 豆豆股票分析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书库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