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 第十九章 百日维新、民国成立和五四运动(8)

  权。这样一来,五四事件超过了一场示威与抗议,它要各个人参与。如果这群年轻
  人觉得潜水艇夹肉面包内的莴苣叶和蛋黄酱缺乏构造的严密性,因之无从发挥应变
  能力,他们无可推接,也无旁人可以责备,只能自己应声而出解决问题。这信息开
  始传布时,这上面的一块面包开始变化,打破2000年来的惯例,因此成为以后50年
  长期革命之工具。
  这种行动成为可能,因有后面之激扰与酝酿。把这背景更向后推,我们更要提
  及几十年来教士的工作和开通商口岸以来中外的接触,以及自强运动之遣派留学生。
  又有伟大的翻译工作人员,如严复与林纾,他们使孟德斯鸿、亚当斯密、大小仲马、
  巴尔扎克、狄更斯和其他多人的作品和中国读者见面。只因为“五四事件”不过是
  学生运动,中国的作家和历史从业员认为另有“五四运动”,是为知识界准备工作,
  以激荡其行动。这运动由大学教授组织,在各学府构成,尤以北京大学为最。在历
  史上它可以看成以1917年为始点。经过五四事件之后,这运动传得更远大。只是行
  动上更增加动力的时候,五四运动之为一种知识界运动,只持续了约2年。大概到1
  921年夏天,它可说用尽了它的燃料。
  知识气氛
  在构成这知识气氛的工作中,贡献最多者为蔡元培。他自1917年以来是北京大
  学校长。以翰林编修的背景往德法两国留学,蔡元培在中国知识界有其独特地位。
  他也曾在民国政府里任教育部长。他在北大所聘的文学院长为陈独秀,陈也是前清
  获得举人地位以后才留学日本及法国。从事革命多年之后,陈在1915年创办《新青
  年》杂志(封面有标题.La.Jeunesse)。虽任北大教职,陈继续着他的编辑工作。
  《新青年》行销达17600份,在当日可算杰出。蒋介石是这刊物的经常读者;毛泽东
  自称受这期刊影响,而且曾在《新青年》发表文稿一篇。
  在此杂志最为人称道的1919年一月号,陈独秀宣称他的指南针无上“赛先生”
  及“德先生”,亦即科学与民主。这篇论文在中国的反响远逾于执笔者想象。陈独
  秀所称科学,着重于社会科学,而非自然科学。他的科学方法坚持有组织而经恒的
  “不相信”,与培根及笛卡儿的态度相近。中国的传统,认为道德标准持久不变,
  真理与威权同时由上流传至下,陈的论说因之有革命性格。即是民主这一观念,尚
  未用以发扬去支待代议政治,陈独秀先利用为打破偶像的工具,攻击的对象为传统
  习惯和儒家教条。陈使用“民主”这名词几乎与“个人主义”,“自我主义”可以
  互相交换。读者应注意,迄至当时(甚至今日)个人主义在中国社会里带一种被否
  定的含义,个人主义即系缺乏公众精神。
  在这杂志里有好几个作家尽力抨击时人认为“国粹”之传统道德。当中讽刺最
  力者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周树人早岁在日本学医.此时在教育部任佥事(科员)。
  当陈独秀以论文辩说时,鲁迅以短篇小说及短篇评论发挥他笔下专长。他的一段短
  篇小说,题为“弟兄”,数年之前发表于其他刊物,最能表现他观察之尖锐及他对
  传统道德所持之刻薄态度。据评论家研究,事实上此文有若干自传成分。其中提及
  一个公务人员平日以笃于手足情谊见重于人,有朝发现他弟弟病重。在夜晚等候着
  医生上门诊治的时候,他心头感到如轴辘似的上下不定。他以为症象是猩红热,也
  害怕弟弟突然死去,自己无力资送三个孩子再搭着两个侄儿上学。医生诊断发现井
  非猩红热,不过是疹症,他也松了一口气。不过,夜间的紧张仍不能使他梦寐之间
  忘却。那晚上他梦见弟弟死去,他让自己的孩子上学而不及于侄儿。一个侄子吵着
  要去的时候他伸手给一个耳光。他看着侄儿满面流血而从梦中惊醒,仍不免汗流浃
  背,喘息未定。第二天上班,同事都恭维他骨肉情深。
  李大钊也是《新青年》编辑委员,与陈独秀工作时接近。在北大他是图书馆长。
  李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从日本作家的笔下得与马克思思想接近。在《新青年》
  里,他发表了苦于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的文章。他的立场表现出当日中国知
友情链接:豆豆小说 - 豆豆小说阅读网 - 豆豆言情 - 猪猪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席绢 - Stock Analysis - 股票分析预测 - 豆豆股票分析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书库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