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 第十五章 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6)

  仍是一种家庭工业,妇女纺纱可以补助家庭的收入,在贫困佃农的户内尤不可少。
  虽说这与欧洲同时的“外放分工制”(Putting-out system)有若干相似之处,单
  独的有这样的安排却不足以使社会经济改观。总而言之,提倡晚明中国经济有突破
  的说法,有它基本的弱点在。与当日带服务性质之事业无从展开的情形相较,这种
  说法不攻自破。这时候无银行,无发放信用之机构,保险业始终未被提起,相反以
  高利贷为主的当铺倒以千计。此时也没有适当的法律和法庭组织足以提倡现代型的
  商业,而促进资本之存积。何况支持现代商业的法律程序以私人财产权作基础,首
  先即与孟子道德观念相反,而后者正是官僚体系奉为天经地义的。本书前面也曾提
  及,明政府自15世纪中以来已无从制定有效的货币政策,当这么多必要的因素全付
  之阙如,现代商业如何能在中国发展?
  科技的进展经过宋代之最高峰后,明朝缺乏继续之进展。从丝绸之纺织至陶瓷
  之焙烤,特殊之机械设计及处理,似乎都端赖技工的眼光。水力工程及药物学因具
  有实际需要之价值,明人在这两方面颇有作为。可是无意于节省劳动力和不注重以
  探索知识为其本身之目的,可能为停滞的原因。因为中国人既已有了现阶段的成就,
  如果继续研钻,似乎不难引至利用更高深的数学工具,获悉宇宙内更奥妙的神秘。
  在农业方面,明代特别值得提出之处为烟叶、玉蜀黍、甜薯及花生自新大陆输
  入。后面两种农作物因其可以栽种于前未耕耘之山地,对于解决食物问题更具有特
  殊之价值。可是在农业技术方面说,明代甚少进展。元代忽必烈所颁发之《农桑辑
  要》内中图释之农具,几个世纪之后再无增进,可见得传统的农业技术在相当时间
  之前即已达到其最高限度。
  然则明朝尽力使中国内部均匀一致则超过以前任何朝代。中期之后华北即无异
  族逗留的痕迹,华南有了省区之间的移民,使人口更能疏散到广大的地区,也使西
  南之少数民族更感到压力。历史上估计中国的人口,总多少带有冒险性。可是中外
  学者已有共同的观念,认为公元1760年前后,中国人口巳接近15000万,这是历史上
  的最高点。虽说明律不许人民泛海,事实上向东南亚各国移民好像未曾间断。公元
  1567年明政府已片面开放福建之月港,当地接近厦门。以后国际贸易相次展开于广
  州及澳门似从1578年始。
  利玛窦于公元1595年来到南京,1598年到了北京,留下了一段有趣的晚明纪录。
  我们今日看来,可以想见中国在16世纪末叶,颇像一种玉制的装饰品:从美术的角
  度看来有它本身之完满,可是在结构的方面看来实为脆弱。因为受着法律和制度的
  限制,内部的增进已至极限。用不着说,这样一个国家不容易动员,对外界的压力
  亦缺乏抵御的实力。
  张居正与万历皇帝
  实际上在利玛窦行经大运河北上之前,大明帝国已经尝试着穷最后之力作一番
  振作。这运动是由张居正一手经营,他这时是首席大学士,同时也是朱翊钧(即万
  历皇帝)的导师。当万历在公元1572年以9岁登极之日,张居正因皇太后之信托,成
  为皇帝的保护人。他和宫内的首席宦官有了默契,于是行使职权时具有相当的威望,
  有如宰相,只是没有宰相之名目。他将自己的亲信布置在内外机要之处,也将自己
  权势推广至朝臣之监察弹劾部门和文书教育部门,同时亲身管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张居正不辞劳瘁,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所以
  各种方针与政策事前已有了默契,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
  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张居正既有人事权,便常引用各人
  的升迁为饵来笼络部属,张居正以这种方法独揽国事达10年之久,迄至1582年他刚
  57岁却出人意外的溘然长逝。
  张居正具有智谋,精力充沛,也会使用手段,而且经恒持久。他遇到最大的困
  难乃是明太祖朱元璋一手造成的大帝国自创立之始即不容改革。它不像一个国家,
友情链接:豆豆小说 - 豆豆小说阅读网 - 豆豆言情 - 猪猪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席绢 - Stock Analysis - 股票分析预测 - 豆豆股票分析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书库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