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 第十四章 明朝:一个内向和非竞争性的国家(4)

  棣乃将今日越南北部划置为中国的行省,只是后来越南人采取游击战术,中国远征
  军进退失所,加以交通通讯困难,补给不继,迄朱棣于1424年逝世时,此问题仍未
  解决。
  在北方,朱棣也不相信不介入政策。他自己即亲率大军讨蒙古5次,两次渡过克
  鲁伦(Kerulen)河(今日在蒙古共和国境)。在此之前,中国的君主未曾亲率大军
  如此劳师远征,朱棣的部队每次大概有25万人左右。当最后一次远征南返途中,他
  因病而死在今日内蒙的多伦诺尔附近。
  重建北京的宫庭与城垣,在他督导之下经营了12年,使用的匠人达10万,劳工
  达百万,城垣高40英尺,周围14英里,直到1962年因为疏畅市区的交通,这城墙才
  被拆除,今日只有前门和地安门,两座像堡垒式的建筑依然存在,上有碉楼数层,
  好像表彰着中国在历史上的生命活力,自15世纪迄至今日,已在各种变乱之中经历
  了不少的风霜。此外紫禁城里的故宫则全部保全完整,宫殿内有房舍9000间,当初
  由朱棣下令建造,以后又续有新添,更因清朝的大规模翻新,现有的故宫成了中国
  传统建筑最大规模的现物陈列。有了这些,经营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又修正朱元璋的
  设计:他于公元1421年移都北京,将南京称为“留都”;由蒙古人创建的南北大运
  河,朱棣也将之重造,既将河道掘深,又加筑闸坝以增进其效率。
  郑和下南洋
  在这一切纷至沓来之际,朱棣更命令宦官郑和屡次下南洋。第一次航行发动于
  1405年,计有大船62只,小船225艘,上载军民27800人,最大的船,长440英尺,宽
  186英尺,即次级之船亦有370英尺长,横宽150英尺。这样的巨船只见于书刊不见于
  实物,可是1957年考古学家在当日船厂附近发现有船舶舵等一桩,经过估计,其舵
  叶之高宽都应当在20英尺以上。
  郑和曾前后下南洋7次,最后一次航行于1432年间,已在朱棣之身后。在后面主
  持此次派遣的乃是朱棣之孙朱瞻基,明朝的第5个皇帝。平均计算起来,这7次航行
  中每次费时20个月。这舰队曾在马六甲海峡(Malacca Straight)与海盗作战,干
  预爪哇(Java)之内政,擒获锡兰(Ceylon)国王(今日之斯里兰卡Sri Lanaka,
  企图劫夺郑和之船只),发解南京听讯,又劝说了好几十个国王与酋领向中国进贡,
  有些国王还亲来中国观光。这舰队巡弋于印度洋,派遣分队前往主要航线之外的地
  方,从波斯湾到荷姆兹(Hormuz),非洲海岸之桑吉巴尔(Zanzibar),红海之入
  口处亚丁(Aden)。舰队之中有7人还曾往回教圣地麦加(Mecca)。
  郑和之后再未有遣派舰队之事,船员被遣散,船只任之搁置废烂,航海图被兵
  部尚书(军政部长)刘大夏焚毁。现代中国学者,对于郑和之下一辈在上述灿烂光
  辉的创举之后不事继续,既感惊讶也觉得愤恨。看到不过百多年后,中国东南沿海
  即要受日本来犯的倭寇蹂躏,澳门且落入葡萄牙之手,不免令读者切齿。中国从此
  之后,迄至19世纪无海军之可言。而19世纪向外购办之铁甲船,也在1895年的中日
  战争被日本海军或击沉或拖去。
  这问题迄今仍没有确切的解答。不过朱棣的经历,在历史上确有离奇巧遇之处:
  1045年坦麦能(Tamerlane)正准备侵犯我国,但却在举兵前夕逝世。中国的幸运君
  主因之避免了与世间最伟大的军事领袖之一周旋;西欧之海上威权,则待到朱棣舰
  队耀武于南海纵横无敌之后,又经过若干年才开始出现;他之攻安南并交趾所留下
  来的不利后果,不在他生前暴露出来,却遗患他的子孙。为什么这些事在时间上如
  此巧合?我们不能置答。可是在已经发生的情事内,我们倒可以提出若干解释:即
  朱棣之作为已超过他可以支付的能力,他的帝国接受了极度的负担,已近乎破裂点,
  他的继承人必须全面地紧缩,才能避免朝代之沦亡。
  在此关头需要特别提出的则是,朱棣的征敛只能因循他父亲的规划,得自农村
友情链接:豆豆小说 - 豆豆小说阅读网 - 豆豆言情 - 猪猪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席绢 - Stock Analysis - 股票分析预测 - 豆豆股票分析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书库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