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3)

  袁绍一家父祖经历、黄巢行军路线,因其情形特殊,引起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好奇心,
  其琐屑之处也代表一种罕有的现象,则又据实写出。此中差异乃是本书注重想像,
  不注重机械式的记忆。有了这样的剪裁,我才能腾出篇幅介绍敦煌龙门石窟的外观
  与内景,又在记南宋之一章得有幽闲叙至西湖景色并及“白蛇传”。
  我认为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
  制,在综叙背景时我称唐末帝国带扩展性,明清帝国带收敛性。虽然这线索摆在很
  多小故事之后,明眼人一看就看透了。我刚将书寄往剑桥,不久之后就接李约瑟博
  士来函:“哎呀,”他写着,“一切靠抽税而转移!”最近香港行政局议员钱果丰
  博士(私人方面我们是世交)也在香港电台接受访问时推荐此书,提到盛唐之后中
  国再无有效的税收制度打开局面。可见得他们已先有和我相同的共识,所以一经说
  破,引起共鸣。
  可是不久之前也有—位书评者在报刊里写出:不论我写的历史是否谈及古今中
  外,我总在把中国写成一个资本主义的国家。
  这个说法使我想起一段故事:数年之前尼克松讲到他见毛泽东时,他恭维毛:
  “主席,你写了几本小册子,竟使整个中国改观。”
  毛立即抗议:“我怎么能使中国改现,我不过使北京一二十里的地方,这边那
  里稍微扭转一下罢了!
  毛泽东犹且如是,我怎敢想望由我的文字使中国改变?况且历史从业员的工作
  只是报导已经发生的情事之前因后果,不及于筹划未来,事实倒是这样的:我刚将
  《中国大历史》整顿组织就绪,时值1981年间,正不知如何收篇,而中国领导人正
  在提倡“摸石头过河”,关于他们改革的新闻,经常在美国报纸杂志里出现。这种
  趋势和征象与我私下想像中国历史和西洋文化汇合,以商业组织代替过去农业组织
  之体系,逐渐进入以数目字管理的诸条件符合。这种种条件不由我创意,而源于英
  国研究17世纪的专家克拉克(Sir George N.Clark),他认为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进
  入这境界。将一个农业国家蜕变而为一个工商业国家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常用的一
  个隐喻:有等于一只走兽蜕化而为飞禽。以英国的农业基础、社会习惯和法规传统
  而能使银行开设于乡镇之间,土地能随意典买抵当,各地创建付费公路(turn-pi
  ke),人口能自由移动,17世纪之前已是不可思议。只因为日子久了,我们以为英
  国历来如此。想像不到要将这样一个国家当作一个城市国家那样的处理,以货币作
  管制全民的工具,不可能避免一段奋斗。本书有10页左右的篇幅介绍西欧国家进入
  这境界的程序。中国是否已进入这境界,读者一望可知,至于中国应称目下的体制
  为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我主张让摩登学究去争辩。
  话说回头,80年代最初的几年,我虽有以上的愚见,还不敢申张,直到大陆上
  ‘承包到户”的政策普遍施行,使人民公杜不复成为生产的单位,情势确是不能逆
  转,才将本书结论作较肯定的说法写出,再加以背景上有几十年的筹谋思虑,那也
  就不能说我和出版者没有慎重将事了。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
  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
  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
  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本书作者不是哥伦布,他没有发现新大陆。可
  是他像一个普通船员一样随着哥伦布航行4次,亲历牙买加、洪都拉斯诸地,回到西
  班牙,说及确有一个新大陆的存在,听的人还说他在胡讲瞎吹,那也就怪不得他不
  耐烦了。
  黄 仁 宇
  1993年8月18日 纽普兹
  
友情链接:豆豆小说 - 豆豆小说阅读网 - 豆豆言情 - 猪猪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席绢 - Stock Analysis - 股票分析预测 - 豆豆股票分析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书库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