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集第十六卷 热爱今天(1)

  十年来,从题材上看,我们的文学作品里描写革命历史斗争的似乎较多于反映目前的革命现实的。多到什么程度,我没有统计过。也许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感觉而已,未必符合事实。
  我不但喜读描写近代革命历史斗争的作品,也很爱阅读描绘前代的历史小说,爱看历史话剧。我特别喜爱传记文学。可惜,除了郭沫若同志与田汉同志的历史话剧而外,实在不易看到更多的这类作品。至于历史小说与新创作的前人传记似乎就更少。我并不因此而倡议大家赶紧去写历史小说、历史剧与传记。我是为说明我绝对不轻视以革命历史斗争为题材的作品,也偏重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戏剧与小说。
  这样交代一下,就容易往下谈了,不至于发生误会。是的,有不少朋友鼓舞我,叫我写一篇根据我十年来的写作经验,谈一谈如何反映目前的社会现实的问题。我若不交代清楚,就容易使人误认为我不重视革命历史斗争的题材似的。
  十年来,我写了十多部话剧剧本。其中,除了《茶馆》一剧,其他的剧本都写的是随时发生的事情。北京市政府为劳苦大众去修奇臭的龙须沟了,我就写了《龙须沟》;曲艺演员得到了解放,我就写了《方珍珠》。此后,《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和最近写的《全家福》,都是如此,都写的是眼前发生的事情。
  尽管这是事实,我有没有资格来谈这个问题呢?这应当交代一下:我并没有多少资格。很显然,上面所提到的作品,并没有一部是杰出的。写当前的新人新事是一回事,写好了没有又是一回事。我的质量不高的作品实在无足取法。我若只夸口自己写了新人新事,而忽略了作品的质量问题,就一定会发生不良的影响。恐怕呀,不良的影响已经发生过,要不然怎么有的朋友曾经劝告我:“少写一点吧!”或:“写你的确熟悉的人与事吧!”我认为这种话不是泼凉水,而是善意的规劝。
  可是,我并没有听从这些规劝。这不是因为我在文学上有什么高明的主张,而是因为心中有那么一种感情,叫我欲罢不能。这种感情姑且就叫做“热爱今天的感情”吧。我热爱今天的一切,因为它与我记忆中的往事是那么不同,我无法不手舞足蹈地想去歌颂今天。我对今天的情况知道得并不全面。可是,今天的一花一絮都叫我情不自禁地想写一点什么。我肚子里的确有些老事情,可是我不肯放下今天的鲜花舞絮。再说,无论如何,今天也比昨天更接近明天。我们今天的苦战,正是为了幸福的明天。那么,我热爱今天的这点感情似乎也未可厚非。恐怕这也就是有些友人鼓舞我写这篇短文的原因。
  有了这种感情,就不难找到可写的人与事。在我们的社会里,新人新事是到处都有,随时可以看到的。要不然,建国十年就不会获得那么多那么好的成就。但是,一件新事也许过于简单,不够写一出戏的。这就需要深入生活,摸清楚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这样作也许还不够,那就还需要了解类似的事件与人物,联结到一块儿,而后加以取舍。古语说:多财善贾。写作也如是,资料多了才能从容选择,安排。我的失败了的剧本之所以失败,主要的原因是知道得太少,无从选择,无从去想象。知道得越少,就越会陷入自然主义,什么也舍不得放弃,残砖破瓦都视如珍宝,不能由大处落笔。我的较好的剧本就不是这样了:我知道得较多,能够用类似的人与事来丰富我要写的人与事。比如说,《女店员》写的是妇女商店的筹备与成立。可是,我也去了解妇女粮店、妇女商店、妇女食堂等等。这样,我可以选择这些由妇女管理的商业单位的成员,叫她们加入我所写的妇女商店。我也可以借用一位妇女粮店店员的相貌或干劲来丰富妇女商店中的某个姑娘。这一定比只给几位女店员照下像来,一应不变,强得多。
  我写《全家福》时亦用此法。事前,我看了许多文件,访问了一些男女老少。然后,我设法把几个案件编成一个故事,那几件案件中,有的是儿子找妈妈的,有的是妻子找丈夫的,有的……。我可是经过选择,把人物凑成一家子,并以几个案件中的许多人物丰富我要写的几个人物。这样,故事就集中了,人物也结实了一些。
  当然,这个方法是适用于写各种题材的,不限于写当前的新人新事。不过,新人新事是崭新的,是我们向来没见过的,所以就应该注意及此。我吃过亏:专注意一件事和几个有关的人物,越写便越觉得笔下枯窘,不能左右逢源。越没有可说的,便越想去拼凑一些东西虚张声势。拼凑来的东西很难有戏。我的《青年突击队》失败了,其原因就在于我只接触到一个工地的工人。不错,每一位工人都有一些值得写的生活经验,但是只有接触的面宽了,我们才能有所选择,从容调动。据我看,文学创作应是创作,而不是纪录。既是创作,我们就须高瞻远瞩,不应见木而不见林。
  同样地,我也吃过写运动过程的亏。一个运动所涉及的人与事是很广的。可是,我自己仅接触到很小的一部分。这样,我就被见闻所及的事物缠绕住,只注意细节的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更大的事情。写来写去,我始终在一个小范围内打圈圈,而不能跳出去,登高一望,了解全局。结果是只写了一些琐碎的小事,无关宏旨。所知越少,越容易被细节琐碎所迷住。《春华秋实》与《西望长安》皆犯此病。赶到写《女店员》的时节,我就留了神,不写妇女商店怎么由筹备到开幕,也就是说不按过程安排情节。它虽仍然不是一本出色的作品,可是比较活泼生动了。我把妇女解放这个重大问题与妇女商店联结起来,从小见大,从隅反映全局,气势就大了一些。我再说一遍:它不是个出色的剧本。不过,在写作方法上,它矫正了一些我以往死抱住运动过程的毛病。
  由上面所说的看来,我的失败不在于我要写当前的新事物,而是在于对新事物了解得不够,写作方法也欠妥当。这么看清楚了,我们就可以回答一个问题——有人说:文学创作必须与当前的事物保持一定的时间距离。这就是说,把今天的事搁置起来,过了十年八载再去动笔描写。时间隔得长一点,就更容易看清楚一点。
友情链接:豆豆小说 - 豆豆小说阅读网 - 豆豆言情 - 猪猪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席绢 - Stock Analysis - 股票分析预测 - 豆豆股票分析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书库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