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侠天娇魔女(挑灯看剑录) 第一一六回 甘冒干戈探疑案 惊心烽火撼危城(1)

  寨中高手如云,防卫又是十分严密,居然给刺客潜入,来去自如,此事实是难以想象,思之令人不寒而栗。
  防卫的疏漏固然值得忧虑,另外还有一个更令人头痛的问题:一国的使者死在他们的山寨之中,死得莫名其妙,这样一个无头公案,作为一案之主的耶律元宜,却怎生向西夏交代?
  笑傲乾坤收起李长泰临终之际交给他的那柄宝刀,说道:“如今正是战局紧张,密云不雨之际,耶律寨主是绝不能离开山寨的。李长泰临终托我,死生一诺,我岂能负他所托?我代寨主去西夏一趟吧。”
  耶律元直道:“此事只怕甚难解释,西夏国主能不怀疑是咱们害了他的使者么?”
  笑傲乾坤道:“咱们只能以诚待人,把事实的真相告诉他们。他们不相信,那也没有办法,去却总是要去的。”
  耶律元宜点了点头,说道:“也只能如此了。不过如今前方正有战事,离山百里之外,就有蒙古的骑兵,敌人是否要打到这里来也还未知道。不如等待几天,看看战局如何,再定行止吧。”
  于是耶律元宜在把李长泰火葬之后,一面下令加强守卫,一面下令彻查。
  寨中忙了三天,这才查出有三个喽兵已经私逃下山。一个叫张七,一个叫李六,一个叫萧五,想来用的都是假名。
  这三个喽兵是在最近这三个月中间,陆续投奔山寨的,平时也没有什么表现,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喽兵。山寨的喽兵有数万之多,所以谁也没有注意他们。如今发生了这件事情,众人才知道他们乃是内奸。“内贼难防”,发生了这件事情,耶律元宜自是要更加警惕——不过,李长泰被害之谜总算是揭开了,他不是给外来的刺客所杀的。
  第五天,从乌兰浩特回来的探子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蒙古突然退兵。
  再过两天,续有探子回报。东、北两路的蒙古大军亦已退却。东路的蒙古骑兵本来就要强渡拉木伦河的,如今忽然转兵西指,前锋已经侵入了西夏境内。
  至此,敌情已是可以判断分明:蒙古是舍金攻夏。可能是因为西夏在地理上足以威胁他的后方,所以要先灭西夏。
  笑傲乾坤因见金境已无战事,山寨已无危险,无须这么多人留下了,于是决定立即到西夏去。蓬莱魔女与他偕行。
  耶律元宜本来还是不想让他们去的,理由是西夏正是漫天烽火之际,此去岂非自蹈火网?但笑傲乾坤的理由是,正因为西夏危急,李长泰临终之托,必须马上给他办到,否则只怕就是终生遗憾了。
  耶律元宜也是个爽直的汉子,见笑傲乾坤坚持要去,也就不再劝阻了。当下说道:“本来是应该我去的,华兄义气深重,替我赴难,感何如之,请受我一拜。”谢过了笑傲乾坤,深吟半晌,接着说道:“杀害李长泰的仇人,我已猜到了几分来历。”笑傲乾坤喜道:“那三个内奸,寨主已经查明了他的底细?”
  耶律元宜说道:“底细尚未查明,不过已是有点线索。依我推测,内奸虽有三个,主凶则是姓萧那人。”
  笑傲乾坤瞿然一省,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李长泰最后的一句遗言是请我转告西夏国主,要他提防萧家。那三个内奸之中有一个名叫萧五的,这萧五想必和李长泰所说的‘萧家’有关。他既然要我如此转告西夏国主,西夏国主想必也是知道那一‘箫家’是什么人家的了。”
  耶律元宜说道:“西夏是否有一家出名的‘萧家’我不知道,但在我们辽国,却有一家鼎鼎大名的‘萧家’,乃是皇亲国戚。大辽的历代王后几乎都是萧家的女儿。在大辽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都是由不同的‘萧太后’垂帘听政的,这情形很似檀家在金国和完颜皇室的关系一样。”
  笑傲乾坤道:“原来如此,寨主可是怀疑李长泰所说的这一‘萧家’就是贵国的那一‘萧家’?”
  耶律元宜接下去说道:“我们大辽被金国灭亡之后,萧家的人隐匿无踪,后来我才听到一点风声,说是国舅萧护,带了几个子侄,投奔西夏。西夏恐怕被金国知道,隐秘不宣。”
  笑傲乾坤道:“若然那个萧五就是贵国萧家的人,那么他应该和你同心合力,共谋复国才是,却何以投到了山寨一直没有表露身份,甘愿做一个小喽兵?又何以暗害李长泰嫁祸于你?”
  耶律元宜道:“这个我也是猜想不到,不过国舅萧护却是个阴狠的人,先父在世之时,他就曾经想要谋夺先父兵权的。但这次萧五做了这件事情,假如真的是由萧护授意的话,那就恐怕不只是为了私怨,而是另有野心极大的图谋了。”
  笑傲乾坤道:“好,我这次到了西夏,智你查明此事。”
  笑傲乾坤与蓬莱魔女即日离开山寨,策马西行。西夏已有好几处边境给蒙古骑兵侵入,华、柳二人绕道进入西夏,幸而没有遇上蒙古的大军。
  但沿途所见,已是一片风声鹤唳的景象,难民扶老携幼流离道左,西夏的士兵也不断地向边境开去,也有在边境给打败了的残兵弱卒逃回来的,混乱情形,难以形容。
  笑傲乾坤想起杜甫“兵车行”一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诗中描写的不啻就是目前的景象。心中不胜感慨。
  难民挤拥道路,华、柳二人虽有快马,每日所行亦不过百里。这一日他们进入了“帽儿山”山区。山的两而是大草原,东面数十里外有一座大城名为“乌梁海”,是西夏的名城。守城的是西夏大将高令公,高令公以善战著名,手下有精兵十万。走难的百姓到了这儿,大家都喘过口气,以为有高令公扼守乌梁海城,可以作为东面的屏障,蒙古的骑兵纵然骁勇,也决不能轻易地就攻下了这座金城汤池。高令公据险固守,最少也可以阻挡他们十天半月。
友情链接:豆豆小说 - 豆豆小说阅读网 - 豆豆言情 - 猪猪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席绢 - Stock Analysis - 股票分析预测 - 豆豆股票分析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书库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