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 第二十一章 台湾、香港与澳门(1)

  前言
  台湾、香港、澳门与大陆的分合,是中国大历史未来发展的最大课题。但人类
  的行动在大范围内展开,只循着若干因果关系,不能被各个人的意愿所左右,更难
  因着他道德上的希望而迁就。
  为了保存本书题材的完整。势必再提到台湾香港与澳门的特别情形。理论上,
  今后台湾的出处很可以改变上章的结论。今日海峡两岸领导人对台湾问题的专注,
  主要的也是由于这原因。
  台湾的成长
  台湾是中国之一省、岛上的土著从来即未有充足之人数成为政治上或经济上特
  别的问题。因为说福建或客家方言的移民来临,台湾产生了一种中国大陆文化的分
  枝,家族间之凝聚力强。日据时代,台湾的农产品以向日本输出稻米、蔗糖、茶叶、
  樟脑为大宗。可是农业生产未曾构成大规模农场,仍然有如大陆,一般以一家一室
  耕耘门前屋后的田土为主。只是地理上较为优越,岛上从未有大陆般贫困的情形,
  例如中国之西北。
  国民党在对日胜利接收之后,已将台湾佃农数大为减低。1953年的“耕者有其
  田”以麦克阿瑟在日本的土地改革为蓝本,一家的所有地大致以中等地7英亩半为最
  高限额,多余的由政府接收重新分配,其代价只有两年半的收成数。实际的付出以
  30%将自日本接收的工商业股票作数,其余以农产证券用稻米甘薯付给,预计20年偿
  请,内带4%的利息。这种强制接收、强制重新分配的办法能够执行,乃因当日台湾
  仍在军政时期,而大陆上中共军队来犯的威胁迄未解除。
  工业紧随着土地改革展开。有了充实之美援,台湾的工业政策首先避免过度投
  资于有高度声望却无立即效用的企业,着重于以劳力为主体的产品,以出口着眼,
  因此这国民党控制之地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市场的便宜。当日工业先进国
  一意向最前进的部门发展,将很多次要商品之市场空前开放。台湾的出口遇到极小
  的阻力。因着这政策之成功,美援自1965年停止。最近的十余年内,台湾才致力于
  钢铁的生产、高级科技及汽车之制造。
  台湾之独立运动虽然吸引相当注意,但迄至最近不能算作有力左右台湾今后出
  处的挑战者。他们既无从说服大多数受过教育之人士,也不能争取广大群众。因此
  台独成为无结构而只带着乡土气息的运动。可是这运动引出一个潜在有动力的问题,
  既有情绪上之煽动性,也在某些方面具有实质,如果处理不善,即不能担保以上情
  形不会迅速改变。
  虽说人民共和国不满,但美国不能算是有意阻挠台湾与大陆间的统一。如果两
  岸人民找到了适当的方式趋向统一,美国决不可能节外生校提出异议,可是美国政
  府也没有做中介人的义务去提前促成统一。
  两岸关系
  说到意识形态,两方面的差异并没有一般想象之大。中国国民党是孙中山的政
  党,至今尚雇用大批人士编纂它自身的革命纪录。官方文件里并没有认为“社会主
  义”是一个不当的名词。“天下为公”的标语可在台北很多的地方看到。在这岛上,
  政府也对银行业和对外贸易有确实的掌握。它也经营铁路与公共汽车。在教育和传
  播媒体方面,政府的影响尤大。在这许多方面的结构及管理,台湾与大陆中共并非
友情链接:豆豆小说 - 豆豆小说阅读网 - 豆豆言情 - 猪猪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席绢 - Stock Analysis - 股票分析预测 - 豆豆股票分析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书库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