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集第十六卷 本固枝荣(2)

  简练,是说的话少,而包括很多的意思;是用一个字而包括几个字的意思;写的这件事,比别的事更典型些,可以反映出较多的内容与更深的意义来。我们在文字上要多练习,各种形式都练习;要多看,各方面地看。生活上也是如此。你在城市里去逛街,只要注意,便可看见许多东西。譬如:到街上看看鲜花铺,看看那些花如何美丽,将来你描写一个美丽的姑娘,想要拿花作比喻便能用上。如果你只知道莲花,第一回用莲花形容,第二回形容还是莲花,那不成“莲花落”了吗?在工作以外,革命斗争以外,还要多关心、多注意各方面的生活。要做一个文人,首先得是个极活泼、极有生气的人,交友多,明白的东西多,然后,笔底下才能从容不迫。现在有些文章就是干巴巴的,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就是生活不够,把文学看得太狭隘,以为文学作品就是把一件事照样记下来就成了。不是!一段事情,真事本是如此,到了我们手里,就要把它说得富有艺术性,生活的真实跟艺术的真实不是完全一样的,艺术是加工,让别人通过它能够看到最鲜明的形象,明白不少事情。所以,大家的生活趣味要广泛一些,念念古诗,读读外国语,看看赛球……让生活知识丰富起来,再加上文字有表达能力,就能写出好的东西。我们应当利用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对基本功多注意,多练习,我想,我们的创作是会更繁荣的。
  怎样写才简练呢?再介绍一个办法,就是在动笔之前,先要决定这篇文章要给读者总的印象是什么。譬如春天去游山玩水,要写一篇文章,描写这座山,那便须决定是描写山上的植物,还是写它的风景、古迹,或写它的地质变化呢?要抱住一角写,文章就简练,不会罗里罗嗦一大堆了。写东西时,必须首先决定这个。我常在报纸、刊物上发表一些短文章,别的好处没有,只是叫大家觉得清楚、简练。那就是因为我抱住一个问题说,需要说八句十句就行了,就写八句十句,不多说,不扯到旁边去。这样,文章就简练了。如果要写今天这个大会,也要先决定写哪一方面。写会场的气氛,就要写得热闹,有多少人,大家急于求知……。或是写一个听讲的人,就该写他怎样注意听讲,精神怎样集中。这样写就会简练。不然,东一句西一句,就杂乱无章了。同时文章要有虚有实,互相陪衬。譬如写这个会场,写出文章的热闹气氛,也要放上几句实在的,如发言人提出要多练基本功,大家都很赞成。这样有虚有实,文章就活了。总之,要决定文章里主要的是什么,太实了,让它虚一点;太虚了,让它实一点,像山水画似的。老画家傅抱石同志的笔墨很浓,惯用泼墨,二三十年前,他告诉过我:我画的很黑,难处就在想来想去,在什么地方留下点空白,有了这个空白,就不显得黑了。这是他的秘诀。是呀!画得黑,留下点空白,就显得空灵了。作文章也是这样,要有一个总的目的,要给人什么印象;同时要叫虚的实些,实的虚些。要安排好,哪是主,哪是副。小说、戏剧都如此。
  再说一件事情:对描写的对象要知道得全面。譬如要写逛动物园,光写老虎不写别的,容易简明。但是,对于老虎本身,就得知道的多,顶好知道它的全貌。越知道得多,越能够写出带总结性的句子来。我们现在写的东西,为什么人家读了印象不深,就是因为我们对所写的东西只知道那么一点,都写进去了,而没有一种带总结性的句子,让人记住。毛主席说“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这一句是总结性的,里面有很多的真理,让人永远记住。毛主席知道美帝国主义的各方面,才写出了这样的名言,知道得多,写出来才能惊人,让人明白,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什么,解决问题。《后赤壁赋》里有这么两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自从有了这句话,多少多少画家画过这个景。这八个字,小学生都认识,可是写出了山川全景,成为一幅图画。知道得全,才会写得深,才能够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们写作时,要有这种怀抱,这种志愿。如果人家知道的我知道,人家不知道的我也不知道,那还干什么去写呢!要独创,自己得深知。所以在决定写一篇东西之前,到底对要写的东西知道多少,须检查一下,不必忙着写。知道一分而勉强写出八分,就没有分量。假如知道十分,便能从容选择,那就会非常结实。
  应否写得细致的问题。描写不是要求简练吗?简练不妨碍细致。细致是真正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不是泛泛地把什么东西都介绍出来。大家可以去听听评书,《杨家将》啦,《呼家将》啦,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个先生跟那个先生说的就不同,功夫就在细致,人们平常不注意的事物,动作,先生们都知道。写得细不要紧,细,是人家不知道的你知道,人家疏忽的你注意了,并且把它写得生动。这也就是我刚才说的,真要知道的东西多,才能写得细致。有好多东西,脑子里想要这么说,可是怎么说也不对。当你想形容的时候,不知道需要多少知识,才能形容出来,让人看到具体的形象。我们现在就是知道得太少。只有经常地积累经验,将来写东西时才能形容得好。
  我们经常说: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反过来,有时候,非用某个形式不可的时候,也会影响内容,发生另一种效果。前些日子,郝寿臣老先生去世了,我写了一篇短文追悼他。材料是我早已知道的,但要把它放在一篇追悼文里,便须考虑怎样安排。我决定通过观众的眼看郝老先生从年轻一直到老是怎样发展的。这样,我没有明说他是人民演员,可是全篇的事实都证明大家是这样看待他的。这就叫文章的效果较好了些。假若是另一形式,我便不这样写了。所以,有某些内容,就要找一个合适的,好的形式,把它容纳、排列进去。这要费一番思索。一篇小说嘛,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可以用日记体,笔记体,也可以用通信体。我们就要想想:这个材料最好用哪一种形式。在运用形式上,大家应当多读一点书,了解各种形式如何恰好容纳各种不同的内容,慢慢就知道了形式跟内容的关系。否则,把很好的内容搁在不合适的形式里,就会叫内容减色。
  总而言之,上面说的都是我们要注意文章给人的总的印象是什么;然后决定用什么形式;而且,把所知道的东西,用好象是总结性的语言写出来,让人记住。描写也是这样。先要考虑:述说这件事,描写这件事,要求的总的效果是什么。故事的内容是很可笑的,笔下就要幽默,有讽刺,取得喜剧的效果。内容是严肃的,文笔也要严肃。不要以为某人的文笔很活泼很幽默,便就学他。这会出错儿。一件很严肃的事,把它开玩笑似的说出来,就不对了。
  创作主要的是创造人。在一个剧本里,如果有五个人,就必定得把这五个人明白透,假若我们不知道一个完整的人,差不多就没有法子写作品。剧本里的人物一上场,就衣帽齐楚,五官俱全,就凭着他说两句话,介绍出他的身份、性格来,好难啊!若是把这件事、这个人放在这个戏里也可以,放在那个戏里也可以,怎么行呢?我们真正知道一个人,知道他的全貌,就绝不会把他随便搬来搬去。知道的不深,剧中人就成傀儡了。主要的是创造人,无论写小说写剧本都如此。得眼睛老看着这个人。事情不平凡,固然很好;事情差一点,而人站得起来,仍是好作品。人第一。一般的剧本的缺点(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不一定对),就是:事情很多,材料多,而对人的了解,对人的认识没有那么多;太注意事情,而不注意作事情的人。结果,台上事多于人,看了半天戏,事情也很有教育意义,但不记得那些人,这不好。创作嘛,创造不出人物来,怎么能算是创作呢?《红楼梦》、《水浒》尽管还有一些缺点,但是,《红楼梦》创造出了那么多人,一个姑娘一个样。《水浒》又创造出那么多人,武松是武松,李逵是李逵,这是了不起的事!
  总之,我们的工具——文字上说,得下基本功。知识、生活都要丰富,也可包括在基本功里。最要紧的,也是我刚才说的,是对人的认识。认识人,是一项顶重要的基本功!
  载一九六二年《新港》八月号
友情链接:豆豆小说 - 豆豆小说阅读网 - 豆豆言情 - 猪猪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席绢 - Stock Analysis - 股票分析预测 - 豆豆股票分析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书库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